13537825155
隨著民用無人機產業的發展,無人機“黑飛”現象嚴重,給民航運輸安全和社會秩序帶來了極為嚴峻的挑戰。為了保障民航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和保證民航正常運行,促進無人機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民航局正在積極建立健全法規體系,下發了一系列文件指導相關部門開展防范無人機工作。
同時,民航局開始積極鼓勵各機場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一步提升機場凈空保護工作效能。但由于無人機探測與反制技術種類繁多、性能各異、用途單一、成本高低懸殊,機場管理部門很難選擇更為有效的技術設備來防范無人機對機場凈空的干擾。當前,機場反無人機技術已經成為全球熱點。
一、無人機“黑飛”的類別
清楚認識機場防什么類型的無人機,是機場裝備和使用反無人機技術前提。無人機“黑飛”的性質分為惡意、僥幸和無意。惡意“黑飛”即采用無人機針對機場目標進行恐怖襲擊,僥幸“黑飛”即明知此地為禁飛區,但是抱有不易被發現的僥幸心態飛行,無意“黑飛”即由于缺少法律和安全意識,在不了解禁飛區限制的情況下的飛行。
二、軍用、警用和民用反制技術的差別
不同的無人機反制應用主體分別側重不同的黑飛活動。無人機反制技術的應用主體分為軍用、警用和民用,不同的應用主體的目的、目標和手段是不同的。
軍用反無人機主要面向軍事戰爭和對重點軍事地區防衛,面對所有類型的黑飛目標,側重于惡意攻擊,重點針對攻擊性較強的大型軍用無人機。
由于軍用任務重要,不容半點失誤,要求設備防御率應接近100%,并且要要對無人機精準打擊,防御目標主要是具備軍事攻擊能力的大型無人機。探測手段多以雷達光電為主,幫助精準打擊,打擊手段也是多元的,可忽略價格的因素。
警用反無人機主要針對監獄、場館、重要活動現場等重點區域,面對所有類型的“黑飛”目標。基于我國的空域管理體系,對空中目標的處置主體是空軍,所以對于大型無人機目標、惡意攻擊等行為,需要軍警聯合處置。
同時基于城市特定環境,因此警用反制目標主要針對輕小型無人機。此外,由于多數警用防范任務非常態化布防,任務環境也復雜多變,結合技術發展和價格因素,要求具備防御率應接近90%,技術手段應該是多元的,不應產生次生災害。
民用反無人機以機場為例,民用機場防范無人機任務分為日常防范和重大運輸任務。保障期間防范:日常防范應當重點關注僥幸和無意“黑飛”,使用主體為機場。重大任務保障期間防范應當重點關注所有“黑飛”類型,使用主體為機場、公安等部門,需要建立軍警民聯合防范機制,可以參考警用技術。
由于民用機場具備一次雷達管制設備,可偵測大型無人機,此外塔臺和航班機組人員也可以通過肉眼識別大型無人機,因此大型無人機可不作為民用機場日常防范的目標。2017年民航局開展無人機與客機碰撞試驗,驗證了微小型無人機對航班碰撞的影響和可承受范圍,加上成本、技術等因素,微小型無人機也可不作為機場日常防范的目標。因此機場日常防范無人機的類型主要是輕小型無人機,設備防御率應接近80%。
跟軍用和警用比,機場使用相關設備要求全天候開機,對設備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另外,現階段機場不可能派專人專職維護和使用設備,因此反制設備要考慮智能化、信息化和融合化,要能與現有機場設備、空管設備和信息系統融合。